免費早餐 - 曾國平
為何政府工程常常超支?
2015年12月01日
為何政府工程常常超支?
2015年12月01日
港珠澳大橋於2011年動工時,預期成本304億元。去年重新計
高鐵、港珠澳大橋、沙中線、西九文化區 ……點解政府基建工程頻頻超支?
政府計劃搞基建,既要評估工程效益,又要看招標時承辦商開的造價 。要有市民支持,效益當然要樂觀一點,尤其是估算十幾廿年後的使 用量,不妨大膽假設。至於成本,承建商為求中標,又會傾向低估成 本,只描述最理想情況,建立工程「快靚正」美好形象。效益大,成 本低,政府專家算帳算出巨大經濟效益,工程於是去馬。其後劇情發 展,除成本上漲得比預期快,就是當工程去到半路中途,各種工程問 題、沒有預計的支出紛紛出現。既然返唔到轉頭,政府就唯有要納稅 人硬食。就算當初計出的經濟效益已成負數,久而久之再也沒有人過 問,但求快快完成工程止蝕算數,輸少當贏。
牛津大學有學者研究全球58項的大型鐵路工程,發現扣除通脹,平 均超支約45%。工程的效益(乘客量),則平均高估50%。高估 效益、低估成本,不是香港政府的專利,乃是全世界政府基建的普遍 現象。
不過,香港有兩個與眾不同之處,令問題特別嚴重。政府官員花的是 納稅人的錢,但工程超支延誤,又唔使落台又唔會減人工,官員根本 無意更改遊戲規則(如加入賞罰機制)。另外,跟其他發達國家比較 ,香港政府零負債非常有錢,錢多就自然較疏爽,批撥款都少一點財 政壓力。
港珠澳大橋起到半路中途,仍未動工的就有最新造價1,415億元 的第三條跑道。老老實實,你信唔信三跑最後可以1,415億元埋 單?
作者為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客座副教授/ 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 economics3.0
牛津大學有學者研究全球58項的大型鐵路工程,發現扣除通脹,平
不過,香港有兩個與眾不同之處,令問題特別嚴重。政府官員花的是
港珠澳大橋起到半路中途,仍未動工的就有最新造價1,415億元
作者為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