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早餐 - 曾國平
經濟四本書:社會主義下沒有繁榮和自由?
2015年05月19日
上星期介紹過的兩本書,都在1962年出版,對新一代來可說是「 文物類」的著作。不過,時間往往是質素的最佳檢驗。今年的暢銷書 明年可能沒有人記得,但一百幾十年後仍未被遺忘的著作,必有可取 之處。
今日要介紹的書更舊,出版於二次大戰仍未打完的1944年。既是 舊書,也是常被誤解的書:海耶克(F.A. Hayek)的《到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
先講歷史背景:經過大蕭條的一鋪清袋,加上戰爭時期國家操控資源 有效果,三、四十年代的歐美知識界不論文理工商,齊齊大左轉推崇 社會主義。海耶克見大勢不對,心存恐懼,撰文力陳社會主義下人民 必會失去自由,文章幾翻延伸後成了《到奴役之路》。
如此的社會氣氛下提出相反意見,海耶克當然受到各方的猛烈批評, 左傾知識分子紛紛unlike。見朋友大讚《到奴役之路》,名哲 學家卡納普(Rudolf Carnap)寫信訓斥之,但不忘「利申」話自己未讀過這本書。 又有政治學者寫成《到反動之路》唱對台,反對書中提倡的法治精神 ,認為海耶克有希特拉的反民主傾向。有趣的,是海耶克的「論敵」 凱恩斯大讚此書,深受感動,認同書中幾乎所有論點。
書愈罵愈好賣,《到奴役之路》成了英美文兩地的暢銷書!
這本200頁的書到底說了甚麼?
先澄清一個誤解。海耶克書中的社會主義(socialism), 指的不是高稅率高福利再分配式的社會主義(像瑞典等北歐國家), 而是指將生產資源國有化的中央計劃經濟(像1949年後30年的 中國大陸)。計劃經濟下,國家要發展,就有各種的社會目標(so cietal goal)。目標,可以是生產稻米幾多斤,也可以是全國今年要起 好幾多間屋。人的目標喜好各有不同,但在國家社會目標的大前提下 都得犧牲,生產資源(包括你的勞動力)都要聽從國家安排。目標一 定要得,就容不下人民有選擇不合作的自由。你不想起屋想去教書, 在自由市場只需提上辭職信,但在社會主義國家就冇咁易話為。
海耶克的一個有趣推論,是最壞的人才會「上位」(the worst get on top)。你心地善良,不習慣強迫人民做這做那,更不願意懲罰唔 聽話的反動分子,國家的偉大目標如何達成?所以,要在社會主義國 家「上位」,必定要心狠手辣道德淪喪,才能將國家派下來的任務完 成得頭頭是道。
海耶克指出的,是社會主義的矛盾:社會主義者重視人文關懷濟弱扶 傾,但要成功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正正要放棄這些道德價值。將《 到奴役之路》和近現代史並讀,就明白到社會主義的理想和現實,相 距很遠。
作者為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 economics3.0
上星期介紹過的兩本書,都在1962年出版,對新一代來可說是「
今日要介紹的書更舊,出版於二次大戰仍未打完的1944年。既是
先講歷史背景:經過大蕭條的一鋪清袋,加上戰爭時期國家操控資源
如此的社會氣氛下提出相反意見,海耶克當然受到各方的猛烈批評,
書愈罵愈好賣,《到奴役之路》成了英美文兩地的暢銷書!
這本200頁的書到底說了甚麼?
先澄清一個誤解。海耶克書中的社會主義(socialism),
海耶克的一個有趣推論,是最壞的人才會「上位」(the worst get on top)。你心地善良,不習慣強迫人民做這做那,更不願意懲罰唔
海耶克指出的,是社會主義的矛盾:社會主義者重視人文關懷濟弱扶
作者為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